close

上世紀80年代初期,特區的設立帶動廣東經濟的大發展,街頭出現了西裝革履的商人、出租車,巨幅商業廣告牌矗立。李曉斌 攝1986年8月 沈陽防爆器械廠破產,是新中國成立後首家正式倒閉的國企。1988年6月25日 確定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
  【檔案】
  十二屆三中全會
  召開時間:1984年10月20日
  出席人數:中央委員會委員和候補委員321人
  主要內容: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改革從農村走向城市。指出我國實行的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提出改變企業的領導體制。
  意義影響:規定了改革方向、性質、任務和方針政策,是指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1984年10月,十二屆三中全會,研究和部署了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全面改革。此時,特區試驗在一些城市已摸索近5年。同一年特區經驗被推廣至14個沿海城市。
  特區是扇窗口,最初只為引進發展資金,學習些先進技術,但當人們按市場規律辦事時,則觸發了這個國家的整體變革。
  時針回到70年代,深圳羅芳村,一處貧瘠的漁村,每年有大量人逃往河對岸的香港。兩地人均年收入分別是134元和13000元。
  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吳南生拍給習仲勛、楊尚昆以及廣東省委一封電報,1300字,道出對特區的初步設想,核心內容是權力下放。這也是特區改革35年,一以貫之的命題。
  在計劃經濟時代,企業無權,地方政府無權,工人薪酬,國家定標準;進出口,國家給配額。用行政辦法搞經濟,集中過多,統得過死。最初的鬆動從深圳的漁村和蛇口開始。原本只想建一個蔬菜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將產品賣給香港。
  蛇口圈定土地,修建工業區。隨後,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座城市被批准設立經濟特區。
  冰封一旦破裂,生機便一發不可收拾。
  蛇口實施改革,減少行政干預經濟,打破鐵飯碗、推行聘用制,基建項目採用招標,薪酬分配不再是大鍋飯,並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等各種口號改變社會觀念。
  30多年前的改革,如今再看毫無新意,但在鐵幕時代,這個小口子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1981年至1985年,深圳GDP從4.96億元增長到39.02億元,年增長51.06%。
  鄧小平1984年南巡,目睹深圳的興旺發達,回京後講述深圳速度的奧秘,“一幢大樓沒有多少天就蓋起來了。那裡的施工隊還是內地去的,效率高的一個原因是搞了承包制,賞罰分明。”
  隨後,沿海14個港口城市,天津、上海、寧波等城市都擴大了自主權。它們均獲得政策:給前來投資和提供先進技術的外商以優惠待遇;讓它們有權力去開展對外經濟活動。
  上世紀80年代,特區深圳的改革在轉型,從簡單對外貿易,轉向全面深刻的體制改革,率先實施國企股份制改革,實現企業承包制、股份制,創辦招商銀行,成立外匯調節中心,土地公開拍賣,嘗試住房商品化,調整政府機構,實行勞動合同制。
  這些改革打破舊體制的基本框架。它們孵化成熟後,被用於重新塑造一個新的中國。由於政策均有鮮明的市場印記,中國的面目也逐漸從計劃體制,轉換成市場調節為主、計劃調節為輔。
  特區範圍開始擴大,從單個城市到區域連片,從沿海開放到開放內陸。特區經驗也讓國家看清改革方向,根據明確目的,設置國家級新區,施予優惠政策。如1992年設立上海浦東新區,定位金融服務;此後的天津濱海新區,定位高水平研發轉化。
  2013年,上海自貿區正式登場。國家承諾以更開放自由的機制運行。這意味新一輪特區改革啟航。它的決定性影響將超越時間,也將如群星閃耀此後的中國。 新京報記者 朱柳笛
  生於三中全會
  刁以文
  出生日期:1984年10月
  出生地點:深圳鹽田區
  人物身份:深圳一公司職員
  漁村變化超出想象
  我叫刁以文,按南方人的方式,我被喊作阿文。
  我出生的80年代初,一家人擠在深圳一間10平米的老屋裡,洗手間和廚房與鄰居共用,睡鐵架床,看19英寸的黑白電視。而隔著深圳河,對面就是繁華的香港。
  再往前的70年代末,我的父親從廣東河源遷移到深圳的沙頭角(現地屬鹽田區),那時的深圳還叫寶山,是個人口不多的小漁村。如今,這個小漁村已成為繁華大都市,成為我的家鄉。
  還記得兒時,家鄉老屋連著老屋,父母經常輓著褲腿貓在稻田裡插秧,一年能有千元收入。
  5歲那年,家鄉的人逐漸多了起來。老屋一天天減少,到處都是叮叮噹當建樓的工地,海邊的水田被巨大的集裝箱貨櫃車占據。
  1990年,老屋拆了,父母不再當農民。父親進了當地一家鄉鎮企業,在來料加工廠里打工。母親也進了深大電話公司,是一名勤務員。第一個月,我爸的工資是500元。
  全家搬到了父親公司興建的集資房,8層的樓房裡,我們住5樓,10平米的家擴大了8倍,我和妹妹都有自己的房間,動畫片的蒙面超人居然戴著紅色的頭盔,我和妹妹屁股下的竹凳也換成了木沙發。往後的20多年,我和妹妹都在這個新家裡度過。但屋裡的家電,在不斷升級。
  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家,當了爸爸。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下班回家,懷裡抱著“深3代”。
  從樓上望去,到處都是綠地,陽光一照,像極了兒時海邊的一塊塊水田。 新京報記者 劉珍妮
  1984年10月——1988年8月【改革大事記】
  ●1984年10月13日 國務院要求各級人民政府積極支持有經營能力和有技術專長的農民進入集鎮經營工商業,公安部門應准予其落常住戶口,統計為非農業人口。
  ●1985年6月4日 中國政府決定軍隊減少員額100萬。
  ●1986年3月3日 科學家王大珩、王淦昌、陳芳允、楊嘉墀上書中共中央,提出發展高技術的建議。這一建議後來被稱為“八六三計劃”。
  ●1986年6月28日 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指出:我們所有的改革最終能不能成功,還是決定於政治體制的改革。
  ●1986年8月 沈陽防爆器械廠破產,是新中國成立後首家正式倒閉的國企。
  ●1986年10月11日 開始鼓勵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境內舉辦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
  ●1986年11月11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指出:從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到廠長負責制的轉變,是企業領導體制的重大改革。
  ●1987年4月1日 為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國務院發佈《暫行條例》,耕地占用稅以納稅人實際占用的耕地面積計稅,按照規定稅額一次性征收。
  ●1987年10月19日 中國經濟法制體系正在形成。8年來,中國新制定的500多項法律和法規中,經濟立法占70%以上。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 中共十三大舉行。明確提出把是否有利於發展生產力,作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和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
  ●1988年開始 住房制度改革要在全國分期分批展開。
  ●1988年6月25日 確定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
  ●1988年7月28日 全國各地放開名煙名酒價格。
  ●1988年8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正式施行。
  ●1988年8月 價格改革、工資改革。逐步實現“國家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貫徹按勞分配原則。  (原標題:特區如群星閃耀中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75snifb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